淮阴长安网
“百姓村”巨变——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毛俊村的纪实报道

“百姓村”巨变

——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毛俊村的纪实报道

  新华社长沙9月22日电(记者 谭剑)湖南省蓝山县毛俊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“法外之地”:村霸横行、帮派林立、宗族势力各据一方。近年来,通过充实基层党组织力量,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,用“国法村规”取代“江湖规矩”,村民的观念和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

  如今,这里已成为湖南省著名的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和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。

  从“混乱”到“示范”——由乱到治的“百姓村”

  地处“永州之野”的毛俊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百姓村”——全村常住人口5100多人,姓氏多达103个。因水运而兴的毛俊村是湘南木材和油茶的重要集散地。由于人多姓杂,宗族矛盾突出、社会治安状况极差。

  村民们告诉记者,毛俊村一度活跃着“108大”、“72大”、“36浪”、“12烂”等多个帮派组织,他们欺行霸市、横行乡里,“各唱各的调、各吹各的号”。

  “人多姓杂、帮派势力猖獗,毛俊村吸毒贩毒人员数量曾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,刑事治安案件占毛俊镇的70%。”曾在毛俊村主持过专项整治工作的蓝山县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盘德平说。

  2003年,村里一名帮派成员与邻村村民因小事争斗并将对方打死,这起纠纷最后演变成一场数百人参与、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群体械斗。对此,村支书廖仁旺记忆犹新。

  当年“刀光剑影”早已淡去。如今的毛俊村,不仅是湖南省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新农村示范村”,还是“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”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到320万元。

  “村里的风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”廖仁旺说,今天的毛俊村不仅吸毒贩毒、打架斗殴早已不复存在,而且实现了“百家姓、一条心”。前两年,村里搞工业园建设,需要平180多座老坟。虽然民间历来就有“宁让田和土、不让妻和祖”的风俗,但不到两个月内,村民们便主动把老坟都平了。

  从“讲狠”到“讲法”—-用“国法村规”取代“江湖规矩”

  如果说过去的毛俊村是个典型的“讲狠”不“讲法”的地方,那么如今的毛俊村“国法村规”早已取代了“江湖规矩”。

  36岁的廖国建是村纳米活性炭厂的负责人。十年前,他是村里“72大”帮派的“掌门人”。搂起袖子,廖国建手臂至今仍留着一道长长刀疤。廖国建说,那时他一门心思想在“道”上混出点名堂。

  “当时村里讲的是江湖规矩,谁的拳头硬,谁说话就算数。”廖国建告诉记者,在他拉起“山头”时,村里3200多亩集体林场已被瓜分殆尽,村集体三个铺面被人强占,村部办公场所也被村民霸占,村干部们开个会都没有地方,那种环境下,大家只能讲“狠”。

  变化始于2005年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。在这次被村民们称为毛俊村的“遵义会议”的选举中,在外经商多年的卸任老支书廖仁旺被推举重新出山。

  面对一片烂摊子,廖仁旺烧出的“第一把火”是组织了一次以普法为重点内容的“毛俊村思想解放大讨论”。他一方面从县里请来工作组入驻,帮助村里整顿社会治安,集中整治打击帮派势力和村痞恶霸;另一方面在村里开展了一次人人参与的法制教育。

  为了让习惯了用“江湖规矩”的村民们知法、敬法、守法,毛俊村的普法教育从最简单的ABC教起——“你把我打伤了,我能不能叫人打你?”“别人砸了我家东西,我可不可以去砸别人家东西?”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,村民们听起来却津津有味。

  一番集中治理后,毛俊村被侵占的集体资产陆续收回,帮派组织也全部解散。在村里的帮助下,廖国建、曾昭正等原来的“黑老大”也浪子回头,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。

  由“讲民主”到“守规矩”——筑牢法治之基实现基层善治

  毛俊村由过去的“乱”到今天的“治”,变化从何而来?用村支书廖仁旺的话说,就简单的两句话——“事事讲民主、人人守规矩。”

  “要让村民听干部的,首先干部得听村民的。”廖仁旺说,在毛俊村,村民代表大会是真正的“最高权力机构”,所有重大事项都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,出现争议时一律实行票决。

  毛俊村还成立了一个由85名村民组成监督委员会,负责对村支两委的所有决策,包括重要事务和集体财务实行监督。年终,村监督委员会还要对全体村干部进行测评,达不到60%票数的当场免职。

  不仅如此,毛俊村的民主还体现在村支两委在管理上从来不唱“独角戏”,由普通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各种民间团体、社会组织在村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廖仁旺告诉记者,目前,毛俊村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协会、老年科技协会、篮球队、舞狮队等十多个群团组织,绝大部分村民都是组织成员。村里的大小事务,有许多都是这些组织牵头张罗,根本不需要村干部费什么心。

 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,在毛俊村“规则意识”也越来越深入人心。廖仁旺告诉记者,村里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有厚厚一撂,大到事关全村的重大项目建设,小到一支笔、一瓶墨水的开支,事事有章可循。

  在毛俊村的财务公开栏里,张榜公示的大大小小开支明细多达上千项,最大的开支一百多万元、最小的只有三元钱,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地标出了经手人、在场人、验收人。廖仁旺说,村里不仅制订了详尽的村务和村务公开细则,而且从他开始,所有的村干部在上任之初便公开承诺——“贪污一分钱、认罚一万元。”

  干部“守规矩”,群众也就“敬规矩”。多次来毛俊村调研的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说,毛俊村的实践充分证明,只要搞民主就能换民心、只要讲公正就能赢公信、只要树正气就能得正义、只要守规矩就能有规范,从这个意义上说,毛俊村的由乱到治,也折射出基层法治建设的规律。

打印文章    |    关闭窗口    |    返回顶端
?